close





今有 龐青雲 趙二虎 姜午陽

納投名狀 結兄弟義 死生相托 吉凶相救

福禍相依 患難相扶

外人亂我兄弟者 視投名狀 必殺之

兄弟亂我兄弟者 視投名狀 必殺之

天地作証 山河為盟

有違此誓 天地誅之

一百八人,人無同面,面面崢嶸;

一百八人,人合一心,心心皎潔。

樂必同樂,生不同生,死必同死。

既列名於天上,無貽笑於人間。

報應分明,神天共察!但願生生相會,

世世相逢,永無間阻,有如今日!

 


 


在投名狀裡,

看到了龐青雲的「大義」,趙二虎的「莽」,

江午陽的「癡」,以及蓮生的「慾」



龐青雲的「大義」

兵不厭詐,這是戰爭。

也許有許多人是討厭龐青雲這角色,

而李連杰真不虧是一級演員,把這角色演得淋漓盡致。

為什麼他是大義呢?有人會覺得很奇怪吧!

他雖然在一開始的戰役中,詐死存活;

但,其中有一句我很深刻的話,「活著,就是為了回來見你!」

他只是想存活嗎?那他為什麼要回去當清兵呢?

如果只是為了存活,可以另謀出路。

我想,是為其他的兄弟報仇。正所謂忍辱偷生,就為了報那一個仇。

我想,是為了他遠大的理想。為了理想,忍辱偷生又何妨呢?

而殺死二虎的理由,當然不只有朝廷要他死,青雲本身也有私心在,

不過他也是痛苦的,才會設宴,就如同一開始的意義,為死去的兄弟擺座位。

當大義和兄弟情誼擺在眼前時,究竟哪一個為重呢?

如果他真的是想要榮華富貴,他就不會「不會當官」了,也不會被暗殺了。

而電影中的最後他說:「投名狀,快...」,

他想死在午陽手上,而非暗殺,否則,他無法瞑目。



趙二虎的「莽」

莽夫之勇,殺生之禍。

其實,青雲提醒他很多次了,一個軍隊中只能有一個頭,

雖然軍隊裡面很多人是二虎帶出來的,但是,如果二虎號召力強過青雲時,

他很容易就會被除掉,也容易被利用這一點。

青雲提醒他很多次,就是為他的性命著想,不想別人利用這點來做文章。

不幸的是,二虎還是沒有體會到這一點。

二虎本身為自私之人,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,他為的是自己的子弟兵。

不僅為自己的活,更為自己的譽。他為了生活,為了戰爭,可以搶錢、搶糧、搶娘們,

卻為了自己的名譽(人無信是畜生),不肯殺了那些降兵。

攻城殺的有比那四千人多嗎?只有多,沒有少啊!他只是想為保護自己的名譽。

三個人的性格,可以從殺人以立投名狀看出,唯一在殺人時有猶豫的就只有龐青雲。

只要不關於自己的生命,不關於自己部下的生命,皆可殺之!



江午陽的「癡」

癡於青雲,癡於投名狀,癡於兄弟情感,

他認為大哥很強,就癡於大哥,但是他沒有想到大哥為什麼而作,

只有大哥是對的、大哥是對的,

癡於投名狀、兄弟情感,而把蓮生給殺了,直來直往的一個人。



蓮生的「慾」

愛情的慾,自由的慾,求生的慾,

她在和二虎生活的日子中,很多次想要脫逃,她想逃離二虎,

追尋自己的生活、自己的愛情,但是礙於生計,不得不回來,

遇到青雲之後,她發現了愛情,卻也陷入了掙扎,

其實,她是最無辜的。在時代的潮流中,她只能隨波逐流,

當被二虎所救,她也只是從一個牢籠,移到另外一個牢籠而已。

追尋自己的慾望,卻因此而喪命。




據說這一部是「刺馬」改編的,但陳可辛導演也有說過,

雖然以刺馬為架構,但最後跳脫了刺馬的主旨,

投名狀主要表現的是戰爭的殘酷,為大義必須犧牲很多人,

為了以後的安定,必定戰死許多人。

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個畫面,就是他們打完第一場戰役回來,

有很多人興奮地拿到軍餉,卻有很多人喪子、喪夫、喪父,

他們拿到安家費真的會開心嗎?再怎樣都比不過親人在身邊吧!

也許,應該高興他們不是餓死,但那份悲傷還是存在的,這就是戰爭的殘酷吧!




很久之前,曾經問過朋友這樣的問題,

「一個人忍辱偷生,如何知道他是怕死,還是為了報仇?」

他跟我說:「歷史,不會因為一件事去評斷一個人的價值。」

說的也是,光在電影中我們也無法判斷龐青雲的人格。

但我希望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即使位高權重,也有不失去善性的人。


延伸閱讀

清末奇案"刺馬案"真相:為兄弟復仇? 為國鋤姦?


f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光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