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今天一整天心情都不是很好,

不知道這樣,算不算是遇見了小白?



今天的心情很沮喪,因為我沒有辦法為自己的觀點,辯論贏別人。有時候會覺得小白很奇妙,為什麼他會到別人的地方去擾亂,或者應該說,獨特異行。比如說PTT洋基版上出現一個反洋基的人在推文,他可以到別的地方反,為什麼偏偏要去洋基板?並不是說,不可以有不同的意見,有時候就看得出來他是為「反」而「反」。真的很想了解他們到底在想什麼?


人有時候真的很奇怪。

這件事讓我想到了一本書「隱藏的邏輯-掌握群眾行為的不敗公式」,前言提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:
 


 

「種族隔離」現象

 

同一種族的人,聚集在同一個區域,區域內幾乎沒有其他種族的存在。

 

傳統的觀念

 

認為root cause是種族歧視

 

新發現

 

馬里蘭大學的經濟學家謝林(Thomas Schelling)在1971年做了兩個「種族隔離」實驗,西洋棋盤的方格代表房子,深色硬幣代表黑人,淺色硬幣代表白人。

 

實驗1:假設每個人有強烈的種族歧視,只要隔壁是不同種族,就立刻搬家。結果很快就會出現種族隔離現象。因此可證明「種族歧視」必然會導致「種族隔離」

 

實驗2:假設每個人不在乎鄰居的種族,但不想成為少數分子,具體的假設,如果鄰居的同一族群小於30%,就立刻搬家。結果仍然會出現種族隔離現象。因此可以證明,即使人們沒有種族歧視,種族隔離的現象仍然會存在。

(Murphy: 前提是假設--人不想成為少數分子的心態--是合理的。後面會提到這樣的假設確實是合理的,也會提到還有其他的假設可以用來建構agents simulation model。)

 

推論

 

「團體的行為」和「成員的特質」並沒有直接的關連。

看似複雜的社會行為,其成因事實上可能很單純,可以經由agents simulation的方式,找出隱藏的邏輯

 



有看到實際上的原因嗎?只是不想成為少數份子。在「在哈佛真正學到的事」一書中也提到一個實驗:

七名實驗對象做在一起,然後拿起數條長度明顯不相同的線給他們看,並要他們從中選出長度相同的兩條,這是個憑肉眼就可以輕易判斷的簡單問題。

接下來要每個人說出他的選擇,第一到第四個人都說出很離譜的答案,真正的實驗對象其實是第五個人。

當 前面四個人都講出錯的答案時,第五個人會開始感到納悶,覺得到底是那些人在開玩笑,還是自己眼睛看錯了。令人驚訝的是,有37%的人會放棄自己原本就認為 對的答案,然後跟著前面四個人講出錯的答案。讓他們分開坐的時候,99%的人會照實回答自己所想的答案。不過當幾個人坐在一起,順應多數看法的人就會增 加。

特別的是這項實驗並沒有獎懲。受試者卻還是自願服從團體的意見,雖然我不想承認,但人就是這樣。
我們都認為自己的判斷公正且客觀,其實自己也不知覺受到環境影響,做出不正確決定,雖然有所謂的「意志力」但也不是那麼強烈。 才能或知性上都摻雜了集體心理的成分,甚至有可能變質為完全不同的面貌。當了解這一點後再來看人時,想法就會與之前有所不同。




一般人都應該不想成為少數人,為什麼有小白的出現呢?他們心裡在想什麼?我們可以堅持自己的論點,可以為自己辯駁,但是,並不是說為反而反,這樣的心態真的很令我疑惑。更令我沮喪的是,我和小白認真地去辯論,我還說輸了他,並不是在論點上輸了,而是我口才沒有他好。有人跟我說,跟小白認真,那已經輸了!唉....

 

 

我覺得如果抱持著和別人不相同的意見,可以用「禮貌」的口吻來敘說,並不需要一開始就是個討戰文。講難聽一點,貼在部落格的文章,都是作者自己的自爽文,看的不爽可以走,不爽就不要來,不需要來這種地方撒野。更不需要頂個天理不公,我來斬妖除魔的心態來別人的部落格批鬥。如果秉持得不一樣的意見,又想要用犀利的文字,大可在自己的部落格來大刀一揮,殺個十萬八萬。

 

 

打著打著,突然間想到,如果今天你一直很喜歡某個人的批判文,也常常去逛他的部落格看批鬥誰的誰的。突然有一天,他批鬥一個你很喜歡的人/事/物,畢竟不是一模一樣的人,喜惡也不可能完全相同。如果發生這種情況,你心裡是怎麼想呢?以我來說,我就會不理這篇文章,就不理他這個觀點,就這樣而已。畢竟,只有這個觀點無法引起共鳴。不過,現在越來越不喜歡逛專門在批鬥的部落格,因為越看頭越痛(?),社會還是多一點溫暖,少一點紛爭比較好...

 

 

真的很想跟小白說,可以不要為反而反嗎?我也該學會不理小白了...

也對一些人說,你的意見如果更好,得理也可以饒人啊!

更誇張的是,不得理也不饒人?這是啥款情形?態度是很重要的....

 

 


f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光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